生活百科/旅游大全
旅游大全
08月27日 22:37
鱼藤坪断桥,又名龙腾断桥,是位于台湾苗栗县三义乡龙腾村的一座历史悠久的砖造桥梁。这座桥坐落在鱼藤坪铁桥上游80公尺处,建于1907年,曾被称为“台湾铁路艺术极品”。然而,在1935年和1999年的两次台湾中部大地震后,这座桥留下了断裂的残桥和伤痕,但它仍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建筑技术纪念意义。 由于鱼藤坪桥南北两侧均为急弯弯道,并且经历了大地震的摧残,这座桥已经不能再使用了。因此,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台中线震灾复兴事务所决定放弃修复原来的桥梁,而在原桥的西侧新建了第二代鱼藤坪桥,于1938年完工。第二代桥梁取代了原来的桥梁,成为了现在的鱼藤坪桥。 鱼藤坪断桥于2000年被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指定为震灾纪念物,并于2003年被苗栗县政府公告指定为县定古迹。如今,鱼藤坪断桥已经成为了当地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这座桥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它承载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经过岁月的沧桑和两次大地震的洗礼,桥身上的断裂和伤痕见证了台湾历史上的风云变幻。此外,桥梁的建筑技术也非常独特,体现了当时的工程水平和创造力。 鱼藤坪断桥的优美造型和充满历史沧桑感的氛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站在桥上,人们可以欣赏到周围壮丽的自然风光,还能感受到桥梁所传达出的坚韧和奋斗精神。 对于游客来说,鱼藤坪断桥绝对是三义乡最著名的古迹之一,也是一个必去的景点。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历史的魅力,还能体验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完美结合。同时,游客还可以参观附近的其他旅游景点,进一步了解台湾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总之,鱼藤坪断桥作为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砖造桥梁,在经历了多年的沧桑和大地震的摧残后,依然屹立不倒。它不仅是苗栗县的一处重要古迹,也是引人注目的旅游景点。无论是对于历史爱好者还是自然风光追求者来说,鱼藤坪断桥都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这里将给您带来难忘的旅游经历。
08月27日 22:36
大溪古城是一个文化旅游景点,拥有慈湖、老街和豆干等特色。除此之外,大溪还有悠远的人文历史、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精致的农渔特产,正等待着您深入体验。 位于北横公路起点附近以及邻近石门水库的大溪,成为交通转运站。近年来,观光业兴盛,大溪老街经过整修,旧日的历史美景再度呈现出来。大溪老街主要包括和平路、中山路和中央路三条历史街屋。这些店面形成了一条商业街,建筑风格与台湾早期的传统商家店街非常相似,都是面窄纵深长的连栋店面住宅。到1919年左右的日据时代,日本总督府实施了现代都市规划,拆除了和平路、中山路等街道上按照规划线建造的部分建筑。那时候大溪老街的住家主要以红砖屋配以红砖牌楼立面为主,而商家则采用石材精雕的欧洲风格拱门梁柱和繁复华丽的浮雕图案,展现出以巴洛克风情为主的立面牌楼。然而,大溪老街牌楼的立面虽然是巴洛克风情,但造型却充满了大量的弧线。牌楼中央最高的部分是“山墙”,它有山尖形、半圆形、圆弧形等不同变化。顶端的“收头”则呈现动物、植物和几何图形等各种样式,非常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尽管河运没落,繁华变迁,这三条老街却能保留原貌。结合大溪其他文化和历史魅力,让大溪镇回到了过去的风华。 在日据时期,桃园县大溪镇被称为“大科坎”,意思是大台地。它位于大汉溪河畔的台地上,曾经是台湾重要的内陆港口。明清时期,从淡水、大稻埕和艋舺等地运输船只可以抵达大溪,这使得大溪成为人们心中的美景。“崁津归帆”成为当时大溪的象征。在咸丰年间,大溪的繁荣达到了顶峰。然而,到了大正14年,桃园大圳完工,导致大汉溪的河运中断,大溪的黄金岁月也随之结束。如今,虽然我们看不到过去的繁华景象,但通过细赏大溪老街斑斑的建筑美景,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 大溪老街中山广场上有解说员为游客讲解老街的历史背景,广场内还有专人教导如何打陀螺。大溪老街上的童玩店售卖着各种童玩,让人怀旧。此外,大溪风景秀丽,有慈湖和中正公园内改建的“蒋公纪念堂”,为游客提供更多丰富的旅游景点。这也带动了大溪旅游的兴起。大溪的饭店、旅馆、民宿以及汽车旅馆业者们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好。为了吸引更多游客来大溪旅游,许多饭店、旅馆和民宿业者开始使用线上实时订房系统。通过安全的线上交易,游客可以提前预定大溪的饭店、旅馆甚至汽车旅馆,轻松寻找到过去古早时光的乐趣。
08月27日 22:34
位于嘉义县西北方的新港乡是台湾早期典型的古乡村聚落。200多年前,大批移民从开台第一村古笨港来到新港,并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繁荣和活力。其中,奉天宫是新港的信仰中心,也是推动商业发展的重要枢纽。 新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个叫麻团寮的小村落。由于北港溪改道,古笨港被分为笨南港和笨北港。连续多年的水灾导致笨南港不适宜居住,居民们被迫搬家到麻团寮,并将这个村子更名为新港。这一变迁为新港人带来了新的机遇,他们成功塑造了乡镇的繁荣新形象,并为整个南台湾的老镇新生书写了传奇。 为了展示新港乡土文化的新气象,宋江阵、馨园社、念歌社、凤仪国乐社以及有百年历史的舞凤轩北管戏剧团等传统民俗社团纷纷涌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文重镇。结合丰富多样的宗教活动,新港成为了嘉南地区耀眼的艺文中心。 在新港的推动下,古笨港遗址得以重新焕发光彩,成为历史滚轮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新港人怀揣对乡土的深厚之爱,将新港打造成了一个艺文磁场,重唱了老镇风华再现的传奇。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新港人智慧和勇气的赞美。 新港的发展离不开奉天宫的支持和推动。作为信仰中心和商业枢纽,奉天宫为新港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力。它成为了人们聚集祈福的地方,也为社区的商业繁荣提供了有力的助力。无论是信仰还是经济,奉天宫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新港人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来打造一个更加繁荣的乡镇。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意,改变了新港的面貌,创造出了一个独特而迷人的乡村形象。这种努力和付出为整个南台湾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 新港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可以通过人们的努力而再次回归。新港人以他们对家园的热爱和坚持,在时间的洪流中推动着历史的车轮转动。他们将新港变成了一个艺文磁场,展示了乡土人文的新气象。新港的兴起也让我们看到了乡村地区的巨大潜力和机遇。 通过对新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乡村的魅力和活力。新港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和启示,帮助他们实现乡村的繁荣和发展。同时,新港的故事也提醒我们,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乡村的力量都是不可忽视的。只要有人们的努力和智慧,任何地方都有可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08月27日 22:31
樊仙宫,又名樊仙庙,位于香港新界大埔上碗窑村,是香港境内唯一供奉樊仙的庙宇。樊仙是陶瓷业的行业神,因此逐渐发展成为地区的保护神。 这座庙宇于1999年12月30日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见证了陶瓷业在香港的兴衰。它也是上碗窑村和下碗窑村的主要庙宇,也是唯一在香港现存的此类庙宇。 樊仙宫的建筑日期已无从考证,但正厅悬挂的木牌匾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庚戍年间(1790年)的雕刻,可见该庙已有超过200年的历史。 一般相信樊仙宫由马氏宗族建造,他们供奉这座庙宇以纪念樊大仙师,作为陶匠的守护神。 樊仙宫的建筑简单实用,而大门的装饰却非常精美。然而,在1970年代中期,一场严重的火灾破坏了庙宇的大部分历史遗迹。 自火灾发生后,大门上的书法和绘画于1976年的整修时重新绘制。庙内的窗户和铁框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安装的。 至今,樊仙宫仍保存着1790年的木牌匾,以及于1897、1925、1964和1976年修缮期间设置的纪念碑石。 现在,樊仙宫的修缮工作已经完成,并向游客开放参观。作为香港境内唯一供奉樊仙的庙宇,它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08月27日 22:25
水西沟镇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距离市区35公里,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景观的旅游胜地。这里有群峰叠翠、森林茂密的“农家乐”旅游景观,仿佛一块巨大的翡翠依山而立,一线绿水绕景而过,闪烁着银光。在这里穿行林间,可以感受到松风拂面的清香,野蘑菇俯身即拾,让人仿佛回归到大自然中。 登高回眸远眺,可以看到原野青畴,黄绿错综,界限分明,一片迷人的田原风光。水西沟山麓地势平缓,绿草如茵,适宜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秋季观光、冬季滑雪,一年四季都吸引着众多游人前来观光。 近年来,水西沟建起了天牧现代农业园,种植了超级玫瑰等奇花异卉,为人们带来了传统农业不曾有的全新体验。景区内还建有银都、鸿瓴等一批旅游度假宾馆和别墅群,提供了舒适的住宿环境。 水西沟镇地处天山北麓,南部是山地丘陵区,北部是山前冲击平原。距离县政府40公里,土地面积为530平方千米。这里拥有辽阔的牧草场和森林资源,其中牧草场面积达到3.7万公顷,林地面积为400公顷,国家森林面积为0.6万公顷。此外,水西沟还富含煤、石灰石、金砂等矿产资源,其中煤炭储量约为3000万吨。 水西沟镇管辖着水西沟村、大庙村、庙尔沟等地,这些地区都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资源。水西沟镇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同时,水西沟也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和矿产资源开发,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总之,水西沟镇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的地方。无论是欣赏群峰叠翠的美景,还是体验现代农业园的乐趣,这里都可以带给人们全新的感受。水西沟镇正积极发展旅游和经济,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08月27日 22:22
巩乃斯河是一条非常壮丽而清澈的河流。河水清澈见底,没有泡沫。只有在拐弯和冲击岩石的急流处,会形成一圈圈漩涡,然后平静地向外扩散,逐渐向西流去,就像一块平铺的布一样。 河岸上长满了四五米高的芦苇丛林,密密麻麻的。随着季节的变化,芦苇丛林会展现出不同的色彩。想象一下,当夏天来临时,牛羊在草原上成群结队地放牧,高山融雪水源增多,成千上万的河道从高山草原上迅速汇入巩乃斯河中。河水中漂浮着用草药制成的“药丸子”,使得水染成深黄色。与此同时,这也是捕鱼的季节。“狗鱼”和草鱼呆呆地逆流而上,在上游刺骨的冷水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高山鱼伊犁鲈(也被称为东方真鳊)躺在水底。这就是巩乃斯河夏季的景象。 当十月来临时,厚厚的白雪已经覆盖了大地,天地之间一片茫茫的白色。只有一条黑色的柏油路在雪地中蜿蜒而行,勾勒出蠕动的曲线。巩乃斯河谷的次生柳丛的枝条冻得通红,笔直地竖立着,拥挤在一起,就像哈萨克女孩的帽子。天寒地冻,巩乃斯河由于水流速度过快,并没有结成冰,只有在河岸的左侧和平缓的地方才有积雪扩展。河滩上的芦苇丛变成了黄色,苇絮也更加醒目。在连绵的山峦皱褶处,离河边不远,牛、羊、马和骆驼在风雪中吃着枯草。巩乃斯河蜿蜒曲折,有九九十八个弯。她哺育了两岸的居民,滋养了茂盛的水草和肥美的鱼虾。在周围皑皑白雪的映衬下,巩乃斯河时而静如玉,时而缓缓流动,让人们在冬天也能感受到她的温柔。
08月27日 22:21
撞山桥位于银线瀑南行2公里处,是一座水泥拱桥。它横跨在小吉尔格朗河上,长20米,宽6米。这座桥架设在对面一座陡立的山前,给行人带来了心悸不安的感觉。许多人到达这里时都会怀疑前方是否有通行的道路,因此得名撞山桥。 桥头笔直向对面山体延伸,形成一幅壮丽的景象。正当人们心有余悸之时,他们转向西边过桥,再转向南行,正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 撞山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所承载着的历史和人文景观使其成为一个值得探索和欣赏的地方。桥身坚固耐用,使人感到安心和放心,同时也增加了它的美感。桥的长度和宽度使人有足够的空间通过,并欣赏周围的山水风景。 来到撞山桥的行人们常常被山势和桥的氛围所震撼。挡住去路的对面山体让人有些迷茫,但只要鼓起勇气向前迈出一步,就能发现之后的美景。这种感觉让人回味无穷,也成为了撞山桥的特色所在。 除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桥梁,撞山桥的周围环境也非常迷人。站在桥头,可以看到青山翠竹和流水潺潺,这些自然景观让人心旷神怡。而当人们从桥上转向西边时,他们会惊喜地发现,原本脚下的道路已经转弯,再继续向南行进,就会进入另一个村庄。这种变化给人一种希望和新鲜感,仿佛重新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撞山桥的历史悠久,它见证了无数人的穿越和探险。每当人们踏上这座桥时,都会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氛围,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岁月。这座桥以其独特性和美丽景观引发了人们对未知的好奇和向往,成为了游客必去的景点之一。 撞山桥的美丽和特色使其成为了一座独特的地标。它不仅仅是一座桥梁,更是人们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探索和赞美。无论是游客还是居民,都能在这座桥上找到心灵的安宁和满足。撞山桥是我们的骄傲和珍宝,也是对过去和未来的献礼。
08月27日 22:11
库别力克山区位于新疆富海县北部,距离阿勒泰市约60多公里。这里有一条被称为“库别力克布拉克”的山沟,中文意为“蝴蝶沟”。蝴蝶沟的南北走向长约60公里,海拔高度达到1400米左右。四周环绕着高山,让这里在东暖夏凉的气候下成为了一个宝地。这个山沟内清泉散布,青草茵茵,花朵繁盛。每年6月至9月间,蝴蝶沟变得云蒸霞蔚,鲜花遍地,成为了数百万彩蝶的聚会场所,形成了一个蝴蝶的海洋。 当你进入蝴蝶沟时,你会看到满天飞舞的蝴蝶,花朵上覆盖着它们,低洼潮湿的地方也挤满了它们。在山径上,每隔50米就能看到一群蝴蝶。其中一群蝴蝶可能只有不足百只,而另一群却能达到上千只。有时候群聚的蝴蝶会阻碍游客前行,只要你迈出一步,就会不小心踩死一群蝴蝶。有人轻轻一晃网,下去便捉住了八九十只。 据初步调查,蝴蝶沟内存在着数十种蝴蝶品种,它们拥有绚丽多彩的色彩。有的蝴蝶体型较大,有如枫叶;有的则小得如雪片;有的形状类似菱形,有的像银梭;有的翅膀边缘呈抛物线状,有的仿佛孔雀开屏。这些蝴蝶的颜色和斑纹更是令人难以置信:有的是粉白色,有的是金黄色,有的是墨黑色,还有的呈银灰色。每一只蝴蝶都独具特色,有的颜色单一纯真,有的斑点斑驳;有的鳞片闪烁着金属光泽,也有的散发出虹霞般的柔和光芒;同时还有一些朴实无华但清澈明亮的蝴蝶。而蝴蝶飞舞的动作更是千姿百态、令人陶醉,它们以昆虫“舞蹈家”的美妙身姿表演得淋漓尽致。 蝴蝶沟中最为常见的品种是山楂粉蝶,而最美丽也最珍贵的则是体型大且色彩艳丽的凤蝶。此外,蝴蝶沟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蝴蝶品种,如珠绢蝶、云斑粉蝶、线蛱蝶、豹纹蛱蝶、白钩蛱蝶和小灰蝶等等。相比之下,云南的蝴蝶泉与我们新疆的蝴蝶沟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库别力克山区的蝴蝶沟免费开放,地址位于阿勒泰市区东行约60多公里。这里的自然环境令人惊叹,必将成为您欣赏蝴蝶世界之美的极佳选择。
08月27日 22:10
乌鲁木齐陕西大寺大殿是中国乌鲁木齐市的一处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该大殿占地面积达5186平方米,是一座庭院式建筑,主体建筑位于西侧。大殿建筑面积为500平方米,坐向为西向东。它由前殿、川亭子和月台三个部分组成,整体呈凸字形。前殿采用单檐歇山式建筑风格,屋顶由飞檐脊兽、雕梁画栋等装饰构件组成。屋顶则使用绿色琉璃瓦,而大殿后部则是上八下四的重檐八角亭,与前殿相连,并被称为“川亭子”。据建筑专家判断,大殿始建于清代乾嘉年间。陕西大寺大殿与其他市区清真寺不同的地方在于其采用中原地区古代传统的砖木结构和琉璃瓦顶的建筑风格。它高约十余米,属于坐向西向东的建筑形式。大殿前部为单檐歇山式,由40根朱红色大柱支撑梁架,具有美观而壮观的气势。而在拱门上刻有《古兰经》文,其刻工之精细令人惊叹。大殿后部为望月楼,是阿訇观赏月亮出没并宣告斋戒的地方,采用上八下四的重檐式八角亭形式,这种建筑形式在新疆非常罕见。 总的来说,乌鲁木齐陕西大寺大殿作为一处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装饰艺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的建筑形式体现了中原地区古代传统建筑的特点,与其他清真寺有所不同。通过保护和研究乌鲁木齐陕西大寺大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该地区的宗教和文化发展历程,为今后的研究与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08月27日 22:00
大像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境内,距离县城2.5公里。这座山峦拔地而起,形状看起来像一面旗帜,横看又像一条长龙。原名文旗的大像山,现在成为了一座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 大像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松树和桧树,繁花似锦的丁香散发出迷人的香气。亭台楼阁依山而建,与绿树交相辉映。山中有一座悬崖峭壁上的洞窟,里面有一尊坐着的胎泥塑大佛。大佛石窟开凿的确切年代不可考。根据有关资料和出土文物的考证,在甘谷塑造佛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甘肃省博物馆的石窟艺术专家对大佛进行了观测,确认它属于盛唐时期的文物。因此可以推断,从北魏开始,甘谷大像山石窟经历了三百多年,直到盛唐时期才达到完备的规模。 大佛的身高是23.3米,腰围10.4米。它的面容和蔼可亲,仪表庄重,面颊丰满,耳朵垂下,头上盘着螺旋发髻。它的体态雄伟,身披袈裟,嘴角留有短须,双腿盘坐在莲花座上。大佛洞窟两旁修建了一条长长的走廊,如同一条腰带。走廊上连接着二十二个石窟龛,大多呈近似正方形。墙壁上开设了大拱形的圆龛,并且有修行禅师的窟室。这是大像山石窟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独特之处,在全国范围内也很罕见。 每年农历四月八日,大像山都会举办庙会,吸引了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庙会期间有各种文艺活动和物资交流。很多人带着家人一同前来游山。1981年9月10日,甘肃省政府将大像山石窟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进行维修。2001年,这座石窟升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前往大像山的交通方式多样。从天水火车站到大像山有87公里的距离,可乘坐直达甘谷的汽车,或者乘坐火车至甘谷车站下车。在秦州区南湖汽车站乘坐开往甘谷的班车,每30分钟一班,到达甘谷汽车站后,步行约15分钟或支付5元打车即可到达大像山脚下。如果选择从汽车站打车上山,费用约为40元左右。也可以选择乘坐火车直接到达甘谷车站,然后打车或者步行前往。门票价格为每人20元,开放时间为8:30-17:30。 大像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大像山镇五里铺村。

最新数据